老家有一句话,6岁以前的孩子“不知天命”。父母就是孩子的天,就是孩子遮风避雨的港湾。我们并不知道父母的亲抚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;但是从反面可以多少感知到,缺乏父母的亲抚,孩子的不安和惊恐(最典型的是父母吵架时孩子的惊恐不安,让人心碎),甚至梦中的惊厥会给孩子带来伤害,这种伤害是否会在遥远的将来给孩子健全的心智有何负面影响。
为人父母会明确地感知到孩子对父母亲抚的需要。一种常见的形式,是父母与孩子短暂的分离后的见面,宝宝会一把抱住你的大腿,用头在你的身上摩擦个不停,口中喊着爸爸,爸爸~~~,甚至会爬上你的肩头,骑在你的脖子上。这种形式的亲抚非常常见。宝宝的亲抚需求还表现在洗漱上。每天晚上睡觉前的洗漱,宝宝一定要父母合作进行。在另一个卧室中打字时,突然听到宝宝一声嘹亮的童音——爸爸来!爸爸来!要么是妈妈抱着,爸爸洗;要么是爸爸抱着,妈妈洗。有时候,宝宝会提要求,今天要妈妈抱,爸爸洗,或反之。其实,洗漱的事情很简单,并不需要两个成年人合作。宝宝的需求反映她的亲抚需求。宝宝的亲抚需求还表现在睡觉前的那一刻。当妈妈讲完故事关灯睡觉了,如果遇到爸爸加班晚了回家,宝宝已经完全入睡,亲抚需求就算过去了。但是,只要还没有完全入睡,当爸爸在9:30左右回家,宝宝听到开门的蛛丝马迹,一丁点声音时,又是一声嘹亮的童音——爸爸来~~~爸爸来~~~(几次白天时告诉宝宝,不要太大声,会惊动了邻居多不好呀。其实我的确有这种担忧,宝宝嘹亮的童音实在太响亮了,爸爸貌似就是宝宝眼中的明星,宝宝就是爸爸的粉丝,瞧她那疯狂劲儿)。如前面博客中几次描述过的,宝宝穿着睡衣裤,黑暗中摸索着跑到床的边缘,一把跳起来抱住爸爸,小脸仅仅贴着爸爸的脸颊,亲了有亲,擦了又擦,口中念念有词,爸爸,爸爸,我最好的爸爸~~~两只小手紧紧缠着爸爸的脖子让你喘不过气来,小腿夹着爸爸的腰间,这样抱着宝宝在卧室里来回走几圈,听着她汇报她高兴的事情或委屈的事情。然后,趁着她不注意,慢慢放倒在床上,此时,是绝对不能离开去打字的。继续与她同时躺在床上,甚至要用头压着她的头一会儿。尽量表示出对说话没有情趣,让她兴奋劲儿减下来。接着是打脚脚,一种促进睡眠的按摩。如果还没有入睡,就用手亲亲抚摸宝宝的肩膀,平息她的兴奋劲儿。迄今为止,抚摸经过了三个阶段。第一阶段是不会说话那会儿,轻轻拍胸脯,宝宝最容易入睡;后来大概两岁以后,是轻轻拍屁股,最容易入睡。目前阶段,是抚摸着她的小肩膀。这种抚摸,一是让她感知到你的存在,你没有离开她,第二,可能这种父母的亲抚让她有一种安全感,温暖感,甚或,满足撒娇的需求。
所有做父母的,都有这样的经历,在哄孩子入睡的时候,希望她快点入睡,好做自己的事情。今天有一点不一样的感受。我放弃这种目的,轻抚着宝宝,不到10分钟,她入睡了。孩子的亲抚需求与她长大以后的健全人格的和健全心智,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因果知识,但是这种亲抚让她带着微笑入睡,没有强迫,没有催促,不是对孩子和父母都好吗?牺牲的10分钟于是本身就具有了自身的意义,而不被视为一个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过程。
评论